一、項目概況
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亞運會場館改造項目作為浙江省重點重大工程,不僅承擔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多項比賽任務,更是杭州作為繼G20峰會后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重要窗口”。項目于2020年1月17日正式開工,總建筑面積10.95萬平方米,合同總造價9.38億元,主要難點為工期緊迫、工藝復雜、多數體育材料、設備、人員需從國外引進。
二、取得成果
項目團隊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沖鋒在前的先鋒作用,全力以赴戰疫情、保項目、促發展,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跑出了“加速度”,并在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攻堅戰中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疫情防控主要成效
一是疫情防控有序推進。2月17日,管理人員100%到崗,工人陸續返崗,在項目所有黨員的堅守和努力下,成為浙江省第一批復工復產項目。二是防疫經驗不斷推廣。承辦“浙江省防疫遠程觀摩會”,推廣防疫經驗,同時在線觀摩人數超25萬。三是科技防疫碩果累累。應用多種5G科技防疫設備,榮獲全國“綻放杯”5G應用全國賽三等獎,獲評浙江省5G產業聯盟認證。
(二)復工復產主要成效
一是滯后工期順利搶回。截至2021年5月底,項目累計完成產值8.6億元,完成項目比賽區域所有施工任務,搶回疫情影響3個月工期,并成功實現穩產增產。二是品牌形象不斷彰顯。打響“黨建+亞運”品牌,成功舉辦了2020年杭州市級“紅船駛進亞運建設場館”黨建觀摩會,活動內容刊登于7月1日《浙江日報》要聞版,并登上“學習強國”平臺,點擊率破千萬。項目黨支部獲得杭州市建設系統“最強支部”、市建委“百年百優”行業典型案例、浙江省“紅色工地”、中國施工企業協會好經驗好做法項目等多項榮譽。三是現場生產成效顯著。10月16日,成功舉辦亞運場館安全文明生產現場觀摩會,被中國藍、浙江在線等多個平臺接續報道,并在第二季度主管部門安全文明生產檢查中被通報表揚。
三、亮點舉措
項目團隊從責任體系、科技防控、黨建保障三個方面構建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全方位網絡,保障亞運重點項目推進。
(一)編好責任體系網,爭分奪秒做疫情防控的領跑者
一是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快速響應機制。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項目團隊啟動防疫一級響應,大年初二,團隊成員自愿返崗到位,克服食宿、辦公條件受限等種種困難,組建成立防疫突擊隊,僅用兩天時間就籌集口罩2萬余只,消毒水600余斤,并在未推出杭州健康碼的情況下,針對復工需求的工人,通過線上聯系摸排風險,建立一人一檔,精準掌握所有人員行動軌跡。二是實行黨員責任區網格化管理。疫情期間實施24小時值班制度,并組織省際包車從外省迎接工人返崗;復工后開展安全員“雙責任”制,根據安全風險程度將建設場館劃分為紅、黃、綠三色區域,并對存在重大隱患的場館,例如體育場(存在高墜、火災、物體打擊傷害等)等區域增設3名團隊成員,對該區域防疫、安全、質量、進度實行責任制。在項目團隊的堅守和努力下,成為浙江省第一批復工復產項目。
(二)編好科技防控網,砥礪奮進做創新創效的攀登者
一是堅持科技防疫。除設置常規防疫熱成像儀、體溫計等設備以外,項目團隊積極與中國移動合作,共同搭建數字化防疫平臺,建立5G防疫指揮室,引入具有測溫、智能識別、大數據分析、自動識別是否出入高風險區域等功能的智能設備,對施工現場全覆蓋、無死角巡查。二是堅持創新創效。成立科技突擊隊,和中科院、中國移動、品茗等單位聯合研發并應用高空墜物識別系統、智慧安全帽、智慧音柱、腳手架防倒塌等設備,確保項目安全順利進行;同時創新應用CCTV小機器人,節約市政單項工期約2個月,運用移動反擊式破碎站,在推進綠色施工的同時節約成本100多萬元。三是堅持智慧發展。積極運用BIM技術,打造“智慧場館”,在核心刊物《華東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已發表技術論文2篇,獲評浙江省5G產業聯盟認證,榮獲“綻放杯”5G應用全國賽三等獎。
(三)編好黨建保障網,錨定目標做穩產增產的跨越者
一是強化項目政治保障。第一時間成立項目黨支部,強化黨建的引領保障,項目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多次被浙江日報、杭州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二是發揮組織共建優勢。為解決亞運場館體育工藝賽事要求高、改造項目多、工藝復雜等難點,積極探索“黨建+亞運”新模式,與建設單位、行業主管單位、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黨支部等15個黨支部,聯合成立“15+”亞運項目紅色黨建聯盟,發揮黨建聯盟優勢組織專家先后實現對進口錨固系統天然草坪技術論證、進口塑膠跑道技術論證及施工、曲面鋼結構技術、改造后金屬屋面承重體系論證等一系列難點的技術攻關,把黨建凝聚力和組織力轉化為保障工程建設的推動力和戰斗力。三是夯實黨建隊伍保障。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建筑工人溝通日”16次,溝通工人1600余人,收集意見350余條;開展“共建慰問”、“節日慰問”慰問工人6600余人,通過創新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活動,及時了解項目工人思想、生活狀態,讓工人服下復工復產的“定心丸”。四是選樹工匠典型。組織參加“奮戰120天,打贏復產攻堅戰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等活動,樹立工匠典型6人,其中王少卿作為工匠代表被《人民日報》專題報道。
從疫情防控的領跑者,到創新創效的攀登者,再到穩產增產的跨越者,項目團隊織牢織密“三張網”,不斷發揚浙建鐵軍精神,為工程項目的高質量推進和杭州亞運場館建設保駕護航!